

(原标题:来看不一样的新“三农”:引领未来乡村振兴)
新华社北京11月14日电题:来看不一样的新“三农”:引领未来乡村振兴
新华社记者胡璐、董峻
机器人收菜、互联网养猪……新技术带给农业这个最古老产业什么新气象?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热潮,给农民这个最传统群体带来哪些新变化?
日前在江苏苏州举行的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展示了 “三农”领域的诸多新亮点。
新华社记者夏鹏摄
随着物联网、农业机器人、智能温室等高新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中国农业的产业链运作更加精准高效。
图片说明:智能温室可以24小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并通过手机APP控制温室屋面天窗等,保持作物最佳光照、温湿度。 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推进,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
新技术广泛应用,催生了大量“新农民”。
29岁的赵海伶回忆说,2009年她大学毕业回到老家四川省青川县,联合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创办了青川海伶山珍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引入电商入驻、组建食用菌等专业合作社、扩建厂房并扶持部分合作社和贫困户开办网店。8年间事业有了长足进展。
图片说明:返乡创业大学生赵海伶和农户们在蜂蜜基地
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农村改革的深化、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增加,人们回乡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目前,全国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达700万人,创办的经济实体平均可吸纳7至8人就业。
新技术同样改变着农村生活。现代物流触角延伸到农村,就是一个生动案例。
在本届博览会上,全国供销总社的农村电商公司“供销e家”带来了自主研发设计的智能综合服务终端机,它既能满足代买代卖、代收代发等基本服务,还支持教育、医疗、扶贫等本地化服务。
图片说明:供销e家与中国移动合作研发的智能综合服务终端机